来源:中国儿童文学网  作者:萧平

  “糟了!忘了带篓子,也忘了拿小锄!”大虎站下来说。二锁也跟着站下来。大虎往后看看,又看看太阳,摆摆手说:“走吧,用手扒扒出来用小褂包着。”
 

  他们又光着脚板在海滩上向前跑,松软的沙球在脚下沙沙响着,胸板舒服得有些发痒。跑了一阵,面前出现了一排不高的尖头八角的石岩。满潮的时候,这些石岩只露出个头头。二锁想:“这已经站在海当中了。”回头一看,姥姥家的房子已看不很清了。可是再往前一看,港渠子却还是一条隐隐约约的白线,像在岸上看到的一样。二锁问大虎:“怎么还没走到?”大虎头也不抬地说:“早着呢,十里地才走了三里。”“十里?”二锁心里有些嘀咕起来,“这不是要跑到海里去吗?”大虎没回答,只顾往前跑。二锁不能在大虎面前露出胆小的样子,所以也只好跟着他往前跑。
 

  跑过了沙滩就是烂泥滩,脚底下越来越难走了。烂泥搀着石头碴和碎蛤皮,又粘又滑又扎脚。二锁小心地把五个脚趾头插到烂泥里,慢慢地一脚一脚往前拨,可是还不断地摔跤,白裤子和白小褂都叫烂泥糊起来啦,屁股也跌得生疼。大虎却一跤也没有跌,平着脚板啪啪地走着,不时地站下来等等二锁。
 

  日头快转到头顶了,终于走到了渠子边。哎呀,这港渠子老远看着像一条白线,到跟前却有这么宽,里边满可以走过一条大船呢。大虎三把两把把衣服脱光了,二锁也随着脱光了衣服。大虎一只手把衣服举到头顶上,慢慢地向水里走去。二锁也学着大虎的样子,紧紧地跟着大虎。落流的潮水很急,二锁沉不住气,几乎跌倒在水里。可是水并不深,只淹到腋窝,大虎终于扶着他走到了对岸。
 

  过了渠子,就是一片金黄色的沙滩。这沙滩多大啊,简直望不到边。沙滩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。大虎放下衣服,两手就忙碌起来,在渠边靠水的沙滩上筑了两个沙堆。二锁正奇怪他在做什么,他就站起身来对二锁说:“我往里走,里面蛤多。你可不要离开这里,看着潮水把这沙堆淹倒了,就招呼我,咱们就走。”二锁虽然有些不愿意,也只好答应了。
 

  大虎光着屁股向前面跑去了。二锁就躺在水边的沙滩上,瞪着眼看着那两个沙堆。日头很毒,晒得他的身上起了一层白盐。不大一会儿,他就寂寞起来了。他抬起身子来看看,大虎已经走得很远。在远处的海面上,有几只海鸥在低低地飞着。他突然感到孤单起来,而且害怕起来了。怎么能不怕呢,这里连一个人也没有,连姥姥的房子也看不见,要是一下子来了海潮呢?他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,不敢想下去了……
 

  二锁记起上年伏天下河水的事来。那是一个大晴天,他和几个孩子们在家乡的河里洗澡。河水很清,也不深,但是忽然听见上流头呼呼响,大家叫嚷起来。他抬起头一看,啊呀!下河水了!黄水头又猛又凶,足有二尺高,吓得他拉腿就往岸上跑。西街的小发死命地哭起来,喊着:“二锁,拉我呀!我跑不动了!”可是二锁自己也跑不动了,哪能去拉他。幸亏当时富山叔在附近的打麦场上,拿着木叉跑到河边,一叉把小发挑了上来。小发的脸都吓白了……
 

  可是慢慢地二锁也就安心了。海现在是这样静,一动也不动。海鸥还在低低地飞。他看看沙堆,沙堆还是好好的,海水没涨也没落。时间不知过了多久,他有点发困,却又不敢睡,就用手去扒身边的沙。扒呀扒呀,忽然,手指碰着一个又滑又硬的东西。他一骨碌爬起来,一看,是个大花蛤!
 

  二锁张开嘴要喊大虎,可是念头一转,没有喊出来。他想悄悄地扒一大堆,让大虎回来吓一跳。“哼,不要以为只有你才能找到花蛤,我也能找到哩!”他在心里说。
 

  他劈开两腿站着,用两只手向后扒,果然,不一会儿又扒出了一个。他不顾一切地继续扒起来。汗顺着额角往下滴,手指甲已经磨光了,手指头渗出血来,可是他一点也没有觉得痛。他把扒出的每一个蛤的样子都记住了。他回家要告诉妈妈和妹妹,哪些蛤是他亲自扒出来的,而且哪个是头一个扒出来的,哪个是第二个扒出来的……

|<< << < 1 2 3 4 5 > >> >>|


·上一篇文章:罗文应的故事
·下一篇文章:桂圆核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yuedudi.cn/news/etxs/133311811193DAH94D4CHIB6DK3301B.htm


【相关内容】

家长应警惕:“习惯性愚蠢”让孩子越来越“笨”

佚名

 

【幼儿园、小学家长核心素养课程】《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深度阅读理解能力》

佚名

 

余建祥:科学的教育是幸福之源 兼谈孩子社交能力培养

余建祥

 

余建祥:开学三件事,每件都容易被家长和学生忽略,每件都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

余建祥

 

各地开学第一课这一幕幕太动人 香港的孩子这样上

佚名

 

教育思考: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执念还是伟大?

余建祥

 

3+3高考新政下家长和孩子该如何科学抉择?

余建祥

 

对快乐教育的反思: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幸福,而不是简单的快乐

余建祥

 

家长教育思维的三个层级:你在哪个层级,孩子就在哪里

余建祥

 

用文学为孩子打好“精神底色”

肖煜